Press Release

企業消息

企業消息
2025-08-29

全台一年80億個紙餐盒丟去哪?正隆力推紙回收永續教育 邀請百位前線教師、家庭走進全球標竿紙容器循環再生工廠

據環境部統計,全台灣一年使用超過80億個紙容器,平均每人每年約343個、幾乎一天一個。為推廣紙類正確回收、強化資源再利用效益,正隆今年8月首度把「永續教師研習營」帶進大園造紙廠,同時舉辦第一場「回收再生親子營」,邀請百位教師、20組家庭走進工廠,透過課程學習、參訪工廠運作,深度體驗及認識廢紙容器如何循環再生,讓永續理念進入校園、走入家庭、深入日常。

一張含有 服裝, 男人, 建築, 人員 的圖片

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。
圖一:首場「再生親子營」走進正隆大園廠。
 
打造造紙業首套紙分類回收永續教具,四年培育超過千名種子教師
台灣常見的手搖杯、便當盒、牛奶與果汁盒等紙容器,因內層附塑膠淋膜或鋁箔,須經過專業設備進行紙塑分離,不能與紙箱、書本等一般紙類一起處理,若分類不當將造成龐大資源浪費,並造成後端處理負擔。然由於宣導不足,許多消費者仍將廢紙容器誤丟入一般垃圾,進入焚化爐,或混入一般廢紙進入造紙廠,降低回收效益。

重視資源循環再生,正隆2018年於竹北廠打造台灣第一條紙容器完全再生產線。並於2021年與利樂包裝、未來親子學習平台合作推出「紙的永續循環再生」教案,免費提供教案、繪本、簡報、動畫、卡牌、教學網站資源,同時透過教師研習營推廣至校園。截至目前已舉辦21場,培力逾1,200位種子教師,在基層教育播下永續種子。

「親眼所見、親手體驗」 走進工廠翻開最生動的永續課本
今年暑假,研習營首次走進大園造紙廠,讓教師們透過雙眼看見成噸紙容器投入再生製程,並親手觸摸再生成的紙漿原料。來自宜蘭的陳老師表示,親臨紙廠參觀更能體會環境教育的重要性,對紙品回收再製流程有更具體的認識,在課堂傳達正確知識。

一張含有 服裝, 人員, 男人, 人的臉孔 的圖片

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。
圖二:大園廠王維鵬副課長提供工廠導覽。
 
首場「再生親子營」則邀請永續種子教師帶領小朋友認識各種紙材差異、分辨回收方法,再透過互動遊戲與走入紙廠參訪深化學習。一位家長分享:「我們眼睛看到、鼻子聞到、用手親自觸摸感受到的,都超越書本上的文字。」活動也激發家庭開始思考,如何在日常做出更環保的消費選擇。

一張含有 服裝, 人員, 室內, 電腦 的圖片

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。
圖三:小朋友透過遊戲學習紙品回收分類
 
持續擴充廢紙容器再生循環產能,正隆進一步斥資於大園廠打造全球最先進處理設備,2024年全集團紙容器年認證處理量能已達17.6萬公噸,可消化全台超過50%廢紙容器資源,規模領先國際。正隆大園廠陳青山廠長呼籲:「唯有從源頭做好分類,紙容器才能升級再生。感謝教師與家長帶頭參與,讓回收教育在下一代落地生根。」正隆也將持續推動教育推廣與技術升級,為地球種下「二次森林」。

一張含有 服裝, 人員, 人的臉孔, 傢俱 的圖片

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。
圖四:正隆大園廠陳青山廠長解說紙容器回收產線
如何運作。


一張含有 服裝, 文字, 人員, 人的臉孔 的圖片

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。
圖五:大園廠鄭博陽課長介紹工廠的永續實績。